在加快推进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整治方面,广东将于2022年5月底前完成船舶防污染设施改造。
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ISO14064-1:2018《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等标准综合测算,该中心项目物业及运营管理在2021年12月10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温室气体盘查的基准年碳排放量为513吨。从个人角度来说,现在线上线下有很多低碳打卡场景,诸如网络缴费、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随手关灯、节约用水,随时随地都可以为降碳贡献力量。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林翊表示,实施碳中和行动,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首先要算账,找到排放源与碳汇,做好加减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使排放量和吸收量相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金涌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说,碳中和不是别人让做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要从调整产业结构、改进技术、降低能耗、发挥再生能源主导作用等方面发力,鼓励全民节能,让资源循环利用。走进全市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随处可见深灰色的光伏板,有了它,路面、屋顶、座椅,甚至垃圾桶,都能化身电池,为整个中心充电,年发电量达23.4万度。进入双碳时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转变,要实现绿色化。中新天津生态城房管局不动产登记中心。
不过,不能只关注节能和提效,还得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替代。其次是要有清晰的目标与实施路径,针对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碳中和方案、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坚决地推进执行。在碳排放双控考核下,地方政府承受稳经济、降能耗、控碳排三重压力。
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园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其中,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电力转换系数目前用的是上海火电厂平均发电煤耗。电能是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最直接形式。
二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范围。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二是能源替代需遵照先立后破,保供应是大前提,安全可靠是替代的基础,能否减煤、减多少煤,取决于新能源能否替代煤、能替代多少煤、能以多快速度替代煤。以上海市为例,能耗双控指标考核范围是全社会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企业,2020年重点用能单位总计810家。
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考核方式有何不同能耗双控是过去十几年能源考核的主基调。以上海为例,发电企业已加强新能源发电前期布局,部分有条件的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意愿将大幅提升。双控考核机制逐步优化健全。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
碳排放双控控制的是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在政策引导下,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进程加速,尤其分布式电源接入量可能会超出预期。
根据国际经验,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先达峰、总量后达峰,碳排放先达峰、能耗后达峰。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若遇丰水季叠加风光满发、枯水期遭遇风光波动等情况,电网保供将面临新的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式建立了能耗双控制度,在全国设定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省份,严格考核。在用能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上海市目前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计算的电力转换系数,小于现行能耗考核中的电力转换系数。碳排放双控有利于更准确地识别碳排放的来源和强度,引导企业主动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低碳转型,带动行业乃至经济绿色发展。上海能耗双控考核中,本地可再生能源和外来清洁电均按上海本地火电厂平均发电煤耗折算成标准煤,导致电力转换系数较实际情况偏大。而碳排放双控下,新增可再生能源在释放企业生产力的同时,将提高绿电使用比例,促使终端电气化率加速提升。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能耗双控考核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依靠限制能源消费和压缩产能实现减碳的情况。
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考核方式可能长期并存。因此,碳排放考核模式可以释放以电能为终端能源的企业的生产力。
能源替代强调步伐稳健。例如,上海市碳排放考核的范围是综合排放温室气体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重点排放单位总计820家。
能耗双控直接限制终端能源消费总量,部分高耗能企业面临限电风险,碳排放双控的核算方式使得控碳导向更为直接和清晰。能耗双控控制的是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能耗双控考核对象选取大多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是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核算方法,二氧化碳总量仅包括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和电力调入蕴含的排放),不包含非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如钢铁行业产生的排放)。
该阶段则需要更有效、更直接的控制手段,此时能耗双控可能仍是考核重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将提高绿电使用比例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将促进终端电气化率提升,促使各地政策向可再生能源项目倾斜。
目前,部分地区能耗双控并没有考虑存量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耗双控模式下,限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传统电能生产力。
强化碳排放的双控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部分企业的用电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明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能耗双控考核是经济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最初出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能源消费强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每生产一单位的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部分大受端电网或面临外来电受入和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双重挑战。依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尤其是建设周期短、效果好的分布式项目,本地数据中心、高端制造业等高能耗高附加值产业能在达峰前得以大量保留。
两种考核方式主要区别在于电力转换系数不同。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实施情况如何?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将为电力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又对电力行业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分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煤、油、气等一次能源和加工转换产生的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及其他产品,通常采用标准煤作为折算单位。
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双控考核机制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碳排放双控将是未来能源领域考核的主要手段。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